藍瘦香菇是什么意思?藍瘦香菇是一個網(wǎng)絡流行語、網(wǎng)絡交際語。“藍瘦香菇”的出現(xiàn)是由于音位的自由變體產生的,“藍瘦”即“難受”,“香菇”即“想哭”;代指“難受,想哭”的意思。2016年10月9日16時,一個廣西男孩在網(wǎng)上發(fā)布視頻,操著標準的廣西普通話說:“睡不著,不知道為什么就睡不著……”,網(wǎng)友將視頻進行播放后紛紛安慰,其中以一位來自廣西南寧的小哥自行錄制的吉他彈唱最為流行,標題名為《藍瘦香菇》,從而使該次走紅網(wǎng)絡。
據(jù)2021年3月1日百度指數(shù)顯示,“藍瘦香菇”的整體日均搜索指數(shù)值為1574、移動日均搜索指數(shù)值為1185、最高峰值為424786。
詞語來源
有人說是一位南寧小伙直接在視頻中口述自己的悲痛心情時由于普通話不標準,所說的話被人們誤聽成這樣;還有人認為是有人在網(wǎng)上發(fā)唱歌視頻,取名為“藍瘦香菇”。
中國推行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北京語音中“難受”的標準音為“nán shòu”,“藍瘦”的標準音為“lán shòu”,“難受”與“藍瘦”在語音上的差別最主要體現(xiàn)在聲母 l 和 n 的發(fā)音上。該小伙由于n和l發(fā)音混淆 , 而把“難受”說成“藍瘦”,但在同樣n和l不分的地區(qū),人們是分辨不出該小伙所說的“難受”,因為在他們的耳中,二者就是一個語音,可以說“nán shòu”,也可以說成“lánshòu”。
“想哭”與“香菇”,主要是諧音的運用,諧音是漢語修辭中常用的修辭方法 , 也是網(wǎng)絡語言常用的造詞法之一 , 不僅能增添趣味,彰顯個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態(tài)。此外,“哭”的聲母“k”[k'](舌面后音、送氣音、清音、塞音)與“菇”的聲母“g”[k](舌面后音、不送氣音、清音、塞音), 二者的發(fā)音部位及其發(fā)音方法大體相似,僅是氣流強弱不同,且以壯語為主的廣西地區(qū),送氣音與不送氣音不存在辨義功能,屬于同一語音單位。而“想”與“香”在語音層面僅僅是聲調的差異,基于此“想哭”與“香菇”在音感上很容易混淆,加之,該南寧小伙的普通話本身不是很標準,很容易使人在聽覺上發(fā)生錯覺。
流行背景
2016年10月5日前后,南寧一小伙失戀后發(fā)布的一個小視頻,該小伙因為女友分手,而變得難受,想哭,于是一口地道的南寧普通話在其視頻之中出現(xiàn)“藍瘦,香菇,本來今顛高高興興,泥為什莫要說這種話?藍瘦,香菇在這里。第一翅為一個女孩屎這么香菇,藍瘦。泥為什莫要說這種話,丟我一個人在這里”。最初該小伙的視頻在QQ空間引發(fā)關注,隨后在百度貼吧引起討論,但該視頻在貼吧的傳播范圍有限,僅僅是作為局部討論。
2016年10月8日,秒拍網(wǎng)紅“當時我就震驚了”發(fā)布了該視頻,獲29000+贊,隨后轉發(fā)至微博“當時我就震驚了”,在微博上獲得1萬轉發(fā)、2萬評論、1萬贊。
2016年10月10日2點左右,演員林更新發(fā)微博稱“深夜香菇”,引發(fā)5445討論、1004轉發(fā)、7萬點贊;
2016年10月10日13點左右,演員穎兒發(fā)微博寫道“前兩天突然急性腸胃炎進了醫(yī)院,藍瘦,香菇”,引發(fā)3938討論、3347轉發(fā)、1萬點贊。
隨后,“藍瘦香菇”霸屏于QQ、微博、朋友圈等社交網(wǎng)絡,民眾的日常交流也逐步出現(xiàn)“藍瘦香菇”的字眼兒。各微信公眾號也陸續(xù)推出相關文章,自此“藍瘦香菇”的傳播達到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