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濟古稱蒲坂,史為舜都,地處山西省西南端,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區(qū)域中心,總面積1221.06平方公里,全市轄7鎮(zhèn)3個街道,人口43萬。1994年1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
永濟市轄3個街道、7個鎮(zhèn):城西街道、城北街道、城東街道、虞鄉(xiāng)鎮(zhèn)、卿頭鎮(zhèn)、開張鎮(zhèn)、栲栳鎮(zhèn)、蒲州鎮(zhèn)、韓陽鎮(zhèn)、張營鎮(zhèn)。
永濟,古稱蒲坂,傳為舜都,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處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區(qū)域中心。這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境內(nèi)古蒲州城瀕臨黃河,古為畿輔重鎮(zhèn),曾建中都,是古代全國六大雄城之一。永濟歷代明賢輩出,舜帝、柳宗元、王維、聶夷、楊貴妃、司空圖、馬遠、楊博等堪稱歷代英杰,聲名遠揚。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著名詩人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中的鸛雀樓就位于永濟市內(nèi)黃河岸邊,它同武漢的黃鶴樓、湖南 的岳陽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一起,并稱中國的四大歷史文化名樓,同時也是四大名樓中唯一位于中國北方和黃河岸邊的文化歷史名樓。
永濟市內(nèi)的普救寺,是元代著名劇作家王實甫《西廂記》中崔鶯鶯和張生緣定三生的地方,也成了千千萬萬青年人追求愛情的圣經(jīng)!霸柑煜掠星槿硕汲删鞂佟,也成了人們對追 求愛情的祝愿和向往。
永濟市黃河岸邊的蒲津渡遺址和鐵牛館,在1991年,黃河岸邊古蒲津渡遺址出土的四尊唐朝開元年間鑄造的每個重達60噸左右的大鐵牛,模型在人民大會堂展出,震動了世界考古界、冶金界、工藝美術(shù)界。
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五老峰,山川秀麗,風景獨特。早在史前時代,文字出現(xiàn)以前,五老峰就是中國研究、解讀、傳授結(jié)繩記事《河圖》的地方。這里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研究院和大學。
歷史沿革
古稱蒲坂,相傳為舜帝之都。戰(zhàn)國時屬于魏國,稱蒲邑。秦置蒲坂縣,王莽時改蒲城。東漢復名蒲坂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析蒲坂縣置河東縣,大業(yè)二年(606年)省蒲坂入河東縣。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河東縣入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升為蒲州府,并設附郭永濟縣,以境內(nèi)永濟渠命名。1912年廢府存縣,1958年與安邑、解虞、臨猗三縣合并為運城縣(現(xiàn)運城市)。1961年析運城縣復置永濟縣。1994年1月撤縣設市,目前隸屬于地級運城市。
- 永濟市介紹
網(wǎng)站標簽:永濟市簡介,永濟市行政區(qū)劃,永濟市地圖
相關(guān)推薦
-
南馬坊村
南馬坊。位于天宮寺鎮(zhèn)駐地西南偏南1公里處,地勢平坦,為潮土質(zhì)。人口1960人。耕地面積2819.1畝。相傳元初,有一名叫蘆萬良的人,進定興城內(nèi)-被困,后被馬馱出,...
-
馮崗村
馮崗位于成安縣城南偏東17.25公里處,此村突出于縣界之外、西北部與臨漳縣接壤,東、南部與魏縣緊連,整個嵌入魏、臨兩縣中間! ●T崗來歷含義同前。因馮姓居...
-
泥窩村
泥窩村位于東麗區(qū)津塘公路六號橋南,毗鄰東麗開發(fā)區(qū),全村共八個片區(qū),1104戶,2820人,其中農(nóng)業(yè)戶籍約2280人,非農(nóng)業(yè)540人。全村黨員人數(shù)71人,村民代表47人;...
-
柳巷鎮(zhèn)
柳巷鄉(xiāng)位于明光市北部、淮河南岸,與江蘇隔河相望,和五河、泗洪、盱眙三縣毗鄰。面積58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總?cè)丝?2000人! ×镟l(xiāng)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
蒸夏村
蒸夏村位于青浦區(qū)練塘鎮(zhèn)的工業(yè)園區(qū)的東面,在原小蒸鎮(zhèn)的北面和西面,北面是谷家浜、夏莊涇、唐家浜三個自然村,西面是薛家村和果園二個自然村,新松蒸公路貫穿全...
-
輞川鎮(zhèn)
惠安縣轄鎮(zhèn)。1958年置超先公社輞川管區(qū),1961年改輞川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1989年改鎮(zhèn)。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0公里。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7.3萬。324國道、漳泉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