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陰縣,歷史文化名城,為山西省朔州市轄縣,位于山西省北部,介于東經112°25′-113°04′,北緯39°11′-39°47′之間。東鄰應縣,南毗代縣,西交朔城、平魯二區(qū),北與左云、右玉、懷仁接壤。全縣轄5鎮(zhèn)7鄉(xiāng),總面積1651平方千米。縣人民政府駐岱岳鎮(zhèn)。根據(jù)第七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山陰縣常住人口為199505人。
春秋屬狄域,戰(zhàn)國為趙地,秦屬雁門郡,隋置善陽縣、神武縣,唐為馬邑縣地,遼置河陰縣,金大定七年始稱山陰,此后雖一度改為忠州并入金城縣,但為時較短,后有復置山陰縣,至今未變。
山陰縣境內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其中以煤炭為主,是產煤大縣,有“煤鄉(xiāng)”之稱。
2018年9月7日,山西省政府正式批準山陰縣“省定貧困縣”退出并向社會公告。2021年,山陰縣地區(qū)生產總值完成204.1億元,年均增長12.3%。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為北狄所居,戰(zhàn)國時期為趙雁門郡樓煩縣屬地,秦屬雁門郡,漢歸汪陶縣、陰館縣。后經歷代沿革更名。
唐屬應州金城縣。
金大定七年(1167)始名山陰,意地處復宿山之北。
金貞佑二年,升山陰為忠州,屬西京道大同府。
元后期復置山陰,屬山西道大同路應州。
明稱山陰縣,屬山西布政司大同府應州。
清雍正八年(1730)直隸于大同府。
1927年直隸于山西省。
1946年6月24日,全縣解放,屬冀晉專署。建國初期屬察哈爾省雁北專區(qū)。后隨雁北專區(qū)劃歸山西省。
1959年至1961年屬晉北專區(qū),后復歸雁北專署。
1989年劃歸朔州市。
行政區(qū)劃
區(qū)劃沿革
2001年,撤銷岱岳鎮(zhèn);撤銷苑家辛莊鄉(xiāng),并入北周莊鎮(zhèn);撤銷偏嶺鄉(xiāng),并入馬營鄉(xiāng);撤銷凍牛坡鄉(xiāng),并入下喇叭鄉(xiāng);撤銷甘莊鄉(xiāng),并入岱岳鄉(xiāng);撤銷泥河鄉(xiāng),并入安榮鄉(xiāng);撤銷黑圪塔鄉(xiāng),并入薛圐圙鄉(xiāng)。
2011年4月,岱岳鄉(xiāng)撤鄉(xiāng)設鎮(zhèn)。
2021年4月,后所鄉(xiāng)、張家莊鄉(xiāng)合并為廣武鎮(zhèn),鎮(zhèn)人民政府駐后所村。
區(qū)劃詳情
截至2021年4月,山陰縣下轄5個鎮(zhèn)、7個鄉(xiāng),縣人民政府駐岱岳鎮(zhèn)。
風俗民情
居住
山陰縣居民歷代都喜歡住北房,房屋多為土木平房和土、石碹窯,一堂兩居、火炕朝陽。舊時桑干河以南和下濕鹽堿區(qū)以土房為主,山區(qū)貧苦人多住靠崖掏窯,有錢者住石碹窯。川、坡區(qū)窯淺,山區(qū)窯深,有時深約二丈多。地面多為土質,少數(shù)人家鋪磚;屋頂多數(shù)抹膠泥,有瓦者極少。家庭富有者蓋四合院。四合院為四面蓋房,多以北房為上,祖宗神位置其中,作為客廳。東西房為廚房、寢室,哥東第西,由上而下,南房放置雜物,少數(shù)住人。大門多為東南走向,西南角為廁所,門內砌照壁,或寫朱子治家格言,或畫猛虎,或寫一大“福”字。室內一般掛中堂和大字匾。
飲食
歷史上,山陰飲食以雜糧為主,飲食變化多隨農事季節(jié)。川坡區(qū)以小米、黍子、白面為主食。副食主要是馬鈴薯(山藥蛋)、豆角、白菜、倭瓜、葫蘆、圓白菜,常年腌菜(以胡蘿卜為主)不斷;山區(qū)以莜面、豆面、山藥蛋為主,每日三餐。1949年引進玉米。歲時節(jié)日,飲食具有傳統(tǒng)習俗。如有親朋好友客人,包餃子或捏包子,其餡因季節(jié)而異。夏季以韭菜為主,冬季則以蘿卜為主,和以豬肉或羊肉。婚喪嫁娶壽誕擺酒席,有六六席、八八席、十冷十熱(指菜肴數(shù)),制作別具風格。
蔬菜除各種時令菜外,秋季家家用蘿卜、蔓菁、白菜等腌制咸菜,大蔥一般生食。
風景名勝
山陰在古代是一個多戰(zhàn)之地,縣境西南有古跡、遺址多處。已發(fā)現(xiàn)有古遺址、古建筑35處(座),古墓葬5處,列為國家二級文物12件,三級文物72件,其中廣武漢墓群、廣武古墓、廣武明長城等古跡均頗負盛名。雁門關下的兩座廣武城,一建于遼金,一建于明代,均為防敵軍事?lián)c,是研究軍事史的重要實物資料。縣城南30千米廣琥漢墓群,保持著豐富而珍貴的地下文物。
萬里長城——山陰段
萬里長城依陰山、恒山。太行山。呂梁山之勢,分為內、外兩支,內長城建于恒山之陰,外長城建于陰山之陽。山陰縣境內的長城屬內長城,是山西境內保存較為完整的一段。它東起新廣武,西接代縣分紅嶺,依恒山之陰連接著內長城東段18個重要隘口,全長5.3千米。
雁門咽喉——兩廣武
廣武,位于山陰雁門山的長城腳下,緊依雁門關,扼守關內勾注陘之咽喉,是長城線上的重要軍事防衛(wèi)據(jù)點。依塞傍關,地處要沖,與長城緊密相連在一起,素有北門鎖鑰之稱,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
戍邊亡魂——漢墓群
在新廣武城北一片廣闊平原上,散布著一座座大小不等的墳土堆,墳土堆連綿起伏,當?shù)厝罕姺Q為“謊糧堆”。整個漢墓群占地7.5平方千米,現(xiàn)已標定墓冢294座。236號是最大的墓冢,占地4畝,高約20米。這是中國發(fā)現(xiàn)的最大漢代墓群,對研究漢代政治、經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988年被正式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